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美國房地產 - 賣屋常見的迷思與疑問

農曆新年將至, 在美國的華人似乎並不受到過年氣氛的影響, 對於房地產交易仍舊興致不減. 畢竟房屋的買賣是基於實際的需要, 例如投資或是賣屋後可獲得的報酬率等因素. 在賣屋前會遇到的迷思及疑問大致如下:

一. 應該和幾位經紀面談後再下決定?
其實選擇合適的經紀人和買房屋一樣, 未必一定要看得多才能找得到適合自己的經紀. 有些賣主面談了幾十位經紀人, 最後面對來自各家堆疊如山的賣屋資料, 反而更難挑出為自己賣屋的經紀. 其實賣主可以為自己的需要列一張表¸ 例如您理想中的經紀人應該具備何種條件, 市場行銷策略或銷售網路資源才足以令您相信在期望的時間內, 以最好的價格將房屋順利賣出. 一般而言, 賣主能經親友的介紹, 雜誌, 或報紙的專欄分析等尋找出二至三位可能符合條件的經紀人. 瞭解自己的需要, 其實挑一位合適您的經紀人並不難.

二. 誰分析的賣價高就給誰賣, 誰出的offer價最高就賣給誰?
房屋的賣價並非由地產經紀來決定, 而是由市場所反映. 地產經紀會製作房屋估價報告(Comparative Marketing Analysis)來幫助賣主瞭解目前的房屋市場及行情, 高出合理範圍的價格固然最能得到賣主關愛的眼神, 但也會造成買方出價意願低落的情況, 最後房屋不是無人問津就是賣主被要求降價來賣, 而銷售時間也受到耽誤. 然而在挑選offer上也有技巧, 並非簡單的看誰的出價高就接受誰的offer, 挑出一份條件最好價錢合理的offer, 例如買方是已具有購屋的能力(qualified buyer),主動要求免除房屋檢查(inspection),毋需經貸款審核 (no loan contingency)等, 才能縮短交易時間, 出現狀況的風險也相對降低.

三. 裝潢上的投資能否獲得房價的回報?
答案通常是否定的. 在您的房屋推出市場前, 一般經紀人會建議先將一些小毛病作修繕, 同時房屋內外新的牆面粉刷也會為房屋成交帶來加分的作用. 房屋的價格首重地點(Location), 超過”賣相基準面”以外的投資未必符合下一位屋主的需求, 此時不妨經由專業地產經紀的協助與建議, 以最精簡的方式讓房子本身的價值提升至極致.

本文刊載於http://www.johnwu.biz/column_12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